許多在西班牙的華人後裔都有身份認同的困擾。相片:新華網

「我的整個人生都沒有對任何一個地方產生過徹底而完整的歸屬感,因為我總與眾不同。」西班牙華裔女孩Paloma Chen說。

據西班牙歐浪網報導,Paloma出生在西班牙Alicante的一個華人家庭,但由於她明顯的亞洲面孔,在西班牙常常被當做是一個外國人,另一方面,由於在西班牙長大,她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又與中國人不同。與Paloma一樣,許多華人後裔都有這樣的困擾,雖然是東方面孔,但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更加西化,面臨著自我身份認同和文化歸屬感的問題。

Paloma說,自己掌握了四門語言,目前在西班牙最大的通訊社埃菲社(Agencia EFE)實習,每個週末,都會在父母位於Utiel的餐廳中幫忙。她說:「一直以來我很喜歡寫作,但是在溝通中卻有問題,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是Utiel當地唯一的華人家庭,「我曾十分腼腆,是我居住的小鎮裡唯一的中國姑娘。」那些年里,她也經常被人叫著「China, China……」

Paloma表示,她一開始否認自己是一個亞洲人,更多的是認為自己是西班牙人,但是時間讓她慢慢的對自己的血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甚至開始想要與自己父母的國家有更多的聯繫,直到很多年後,16歲的Paloma再次前往中國,一切想法都變了,她開始想要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歷史,想要學習寫中文、學習使用中文閱讀,在此之前,她僅會口語交流,後來,她還參加瓦倫西亞大學國際交流項目,在上海交換學習。她說:「我喜歡回到那裡,去居住一段時間,寫一些新東西。」

儘管Paloma做了在西班牙發展的決定,但是對於她來說,與中國的羈絆已經越來越深。無論如何,血緣不可更改,作為華人,血緣文化背景是一種根基,他可以讓每一位華人在任何一個社會環境中懂得如何汲取和使用養分,只有了解自己從哪裡來,找到自我身份的認同性,才能真的明白自己是誰,要到哪裡去。

近年來,有不少西班牙華人的後代,選擇去中國打工。27歲的華人二代孫鷗表示:「如果我們能在西班牙找到擁有體面薪水的體面工作,我們當然會選擇生活在西班牙,因為這裡顯然能過得更好,我肯定是要回來的。」孫鷗學的是企業管理,目前在上海的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任職。

他表示,工作是他離開西班牙、選擇中國的唯一原因。他的父母在巴塞羅那開著一家中餐館,他直到22歲才在家人的陪伴下第一次前往中國。他說,那次旅行完全是出於對祖籍浙江省青田縣的「好奇」,當地是西班牙華人的一大來源地,他們抵達西班牙後大多從事餐飲和零售行業。

這批目前3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第一批受良好教育的華人移民後代,他們必將終結人們對華人只與商店和餐館這兩個行當產生關係的刻板印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