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1月29日公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APP、互聯網群組、公眾賬號管理的通知》。這則通知要求,北京市各區要在3月1日前對中小學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具體的整改要求包括:微信群內不得發布學生成績、排名,不批評或表揚學生,制造焦慮。不得發布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廣告、求助、募捐、拼課等信息。要尊重學生隱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曬娃,不刷屏問候、點讚,不得發紅包。
這則通知發出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變化。以前,老師與家長的交流主要還是見面或者打電話溝通,現在效率可高了,每個班都有個微信群,老師在裏面說一句,家長們就都知道了,無需一一交流。
但是這個新的形式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比如,老師會點名批評一些家長,因為他們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XX家長,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這次考試又拖了全班的後腿,你必須保證他每晚有三小時補課時間」,「XX家長,全班同學寒假都報名參加北海道冬令營活動了,只有你家孩子不參加」……
而且,有些望子成龍的家長還在群裏給老師發紅包,以換取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特殊對待。這無疑是非常不合適的做法。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生活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這樣的一些口號所挾持,這些話術不但制造焦慮,還花樣百出,每天都有新的說法冒出來讓你更加焦慮。現在的教育成本如此之高,家長們本來就壓力很大,而老師在群裏的各種批評和要求,又給他們增加了很多本不該由他們承擔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