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向緬甸政府施壓,準備重啓在緬甸的水壩項目,這意味著兩國關係將迎來重大的轉折。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北京支持的密松水電站項目投資高達36億美元,按照原來的設計,這個水壩將淹沒克欽邦北部600平方公里的林地,並將90%的供電出口到中國。這個項目於2011年9月被緬甸軍政府叫停。
這個重大的決定當時被很多人視為緬甸希望脫離與中國的關係,時任緬甸總統的登盛稱這個項目「違背了人民的意願」。
這個水壩將攔截伊洛瓦底江-貫穿緬甸南北的最長河流。該項目此前遭到了克欽邦以及緬甸全國上下的強烈反對。
本月初,新聞報道顯示中方向緬甸施壓要求重啓這個水壩項目。伊洛瓦底江的新聞網站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在最近訪問克欽邦首府密支那時向當地領導人發出了警告。
報道指,洪亮向他們表示如果反對水壩項目,未來他們在與西方代表團以及基督教會組織的頻繁接觸中將會出現「困難局面」。
這並非是中國首次作出類似的威脅。早在2016年,洪亮曾以華府「應尊重中國的利益」為由,要求美國駐緬甸仰光的大使不要到訪克欽邦北部以及撣邦東部的一些地區。
北京在緬甸的利益大多是戰略性的,包括為中國西南內陸省份尋找通往印度洋的出口。密松水電站將為雲南以及其他南部邊境的地區供電,這裡也是緬中經濟走廊的起點。
兩年後,中國對於推動緬甸的政策及項目立場更為強硬。
緬甸軍方對若開邦的穆斯林羅興亞人進行殘酷的「地區清洗」行動,導致超過70萬人穿越邊境逃往孟加拉。對此,美國僅對緬甸實施了有限的制裁。
昂山素姬在2016年成為國家顧問之前,一度被譽為民權及民主運動的偶像。但由於她拒絕譴責針對羅興亞人的大屠殺,她此前獲得西方頒發的多個榮譽及獎項被收回。這也迫使她逐漸倒向中國的懷抱。
去年12月7日,她被任命為緬甸政府督導委員會的主席,負責推進緬中經濟走廊。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2017年中國佔緬甸整體貿易近40%,而中國官方消息稱緬甸大約40-50%的海外投資來自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
自去年以來,中國一直積極遊說緬甸接受其援助,並立即重啓一些之前討論過的項目。前任登盛政府曾在2011年與中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中同意修建一條高鐵,連接中國雲南省至緬甸的皎漂港。現時這些項目已經重新列入議程。
撰文:Bertil Lintner
原文:China seeks big-ticket payback from Myanmar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