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工人於2005年1月修理布吉島的漁船。儘管行內有人反對,但泰國漁業的改革已在進行中。相片:AFP / Pornchai Kittiwongsakul
泰國工人於2005年1月修理布吉島的漁船。儘管行內有人反對,但泰國漁業的改革已在進行中。相片:AFP / Pornchai Kittiwongsakul

若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泰國將在明年2月24日大選前簽署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漁撈工作公約》(Work in Fishing Convention),從而成為首個簽署該協議的亞洲國家。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泰國外交事務信息部主任桑迪皮塔克斯(Busadee Santipitaks) 表示:「按時間表的計劃是明年1月前簽署。我們希望這樣可以為亞洲其他國家樹立一個榜樣。」

泰國政府在過去4年致力解決漁業領域所存在的問題。這個行業長期依賴面對侵犯人權、販賣移民勞工,以及不可持續行為導致該地區的魚種消耗殆盡等問題。

隨著大選臨近,泰國漁業可能成為選舉活動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從而考驗泰國政府在整治漁業領域問題的成果。

泰國擁有大約5萬艘漁船,這些漁船上濫用勞工的現象頻頻見諸報端。這讓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的政府十分尷尬,他在2014年5月軍事政變後上台。

2014年7月,美國國務院在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中將泰國降至第三級的最低級別。這有可能導致禁止泰國漁產品出口至美國。

歐盟隨後在2015年向泰國發出「黃卡」(“yellow card”),指責該國違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IUU)捕魚,尤其是泰國漁船上濫用勞工權力的問題。

泰國是全球繼越南、挪威、中國之後的主要漁業出口國,去年該國的漁業出口金額達至58億美元。該國的主要競爭力在於海產加工,泰國去年的漁產品進口額達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

與中國及越南不同的是,泰國的漁業勞工主要來自貧窮的鄰國,如緬甸、柬埔寨。現時泰國漁船及海鮮加工廠的90%員工也是來自這些國家。

2013年,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衛報》(Guardian)在調查報導中把這些泰國漁船上海外勞工像奴隸般的工作環境曝光。這可能導致歐美對泰國實施懲罰。

對此,巴育領導的軍政府迅速作出了反應。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負責泰國、柬埔寨、老撾的首席技術顧問Jason Judd指出:「政府首次對漁業實施最低工資,這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改變。」

撰文:評論員Peter Janssen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thai-junta-takes-the-stench-off-troubled-fisheries-industry/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Pornchai Kittiwongsak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