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阿里寄予重望的「新零售」業務中,盒馬鮮生一直是領頭羊。近日的一場高端論壇上,阿里董事長張勇甚至聲稱:盒馬鮮生在未來是要幹掉冰箱的。
話音剛落,盒馬鮮生就爆出產品質量的負面,被舉報偷偷更換日期標籤,試圖矇騙消費者。
據澎湃新聞報導,有市民在盒馬鮮生上海大寧店購買蘿蔔時,發現工作人員將前幾日的標籤撕下,換上當日的標籤。細看之下,被撕下的蘿蔔標籤日期為11月9日、10日、11日,被換上的標籤日期為11月15日,最多長達6天的差異。該市民向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舉報。
新聞見報後,消費者驚覺:難道一向標榜新鮮的盒馬,竟是用這種方式保持新鮮的?
面對這個情況,盒馬先是提出賠償消費者1,000元,讓消費者取消投訴。被拒絕後,盒馬發出了公開道歉,但是字裡行間都是想推卸責任。盒馬說:「即使包裝破損需要重新包,也應當保留原標籤」。
但這件事的性質並不是包裝破損,而是有意的更改標籤日期。盒馬門店經理還表示,涉事工作人員是外聘第三方員工。
這個套路大家是否都很熟悉!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臨時工和「第三方」。今年7月,盒馬爆出地域歧視的醜聞,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出多張微信截圖,內容是盒馬鮮生的招聘人員「田經理」稱:「北京人我們一律不要」、「北京人有錢,我們用不起」等。該內容隨即引發網友議論,很多北京人表示要抵制盒馬鮮生。當時,盒馬鮮生也是回應稱,投訴微博中提到的「田經理」是盒馬先生第三方勞務合作公司之一力偉的兼職員工。
總之,盒馬總是三觀端正、無懈可擊,出了問題就是第三方的問題。作為商家,最基本要遵循的原則就是誠實守信。希望盒馬不要忘記這一點,不要為了一點小利益,就推項責任,自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