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前財長莫里森(右)於2018年8月22日在堪培拉國會大樓與時任總理特恩布爾發表講話。相片:AFP / Mark Graham
澳洲前財長莫里森(右)於2018年8月22日在堪培拉國會大樓與時任總理特恩布爾發表講話。相片:AFP / Mark Graham

澳洲經過4天被質疑其政治穩定性的混亂場面後,保守派財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上周五當選成為新任澳洲總理,取代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在執政的自由黨投票中,莫理森得45票支持,擊敗僅得40票的保守派競爭對手達頓(Peter Dutton),而第三名對手畢曉普(Julie Bishop)則在黨內首輪投票落敗。特恩布爾沒有參加連任,並表示將會辭去國會議席。

該國的政治危機始於上周二,特恩布爾在定期舉行的自由黨會議上發起黨內投票,特恩布爾試圖化解部分保守派議員對一項關鍵能源政策的異議。

特恩布爾以48票對35票擊敗內政部長達頓,但很明顯他受到重創。數小時內,特恩布爾的內閣有10名部長先後呈辭,溫和的後座議員也開始拋棄他。

隨著後台更替加劇,情況漸漸演變成鬧劇,政府陷入僵局。由於內閣部長人數不足,所以下四眾議院的提問時間不得不取消,國會亦已決定休會。

隨著各方向政府施壓要求解決僵局,特恩布爾上周五召集第二次黨派會議並決定下台。同樣來自特恩布爾較溫和陣營的莫里森和畢曉普與達頓對陣,希望能擊敗強硬保守派的達頓。

年屆50,在悉尼出生的莫里森是特恩布爾政府的財長,他將會試圖將兩個派系聯合起來,但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監督一個分裂的黨。雖然達頓承諾與溫和派合作,但有分析師認為兩者之間的分歧太大了。

澳洲獨立新聞媒體《The Conversation》撰文表示:「政府的問題產生了澳洲有名的領導人危機。它看起來像是處於政治腐敗狀態的政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被認真對待的權利。」

莫里森本周是一個兩極分化的人物,在上周三的民意調查中被選為自由黨領袖中最不受歡迎的總理人選。他僅獲得8.6%的選票,次於特恩布爾(38%)、畢曉普(29%)和達頓(10%)。

作為社會問題的強硬派,莫里森在2014年受到聯合國批評,因為他堅決要求尋求庇護者的子女在處理居留權要求時被拘留。一份澳洲人權報告發現,莫里森沒有為這些孩子的最佳利益採取行動。

去年,作為保守基督徒的莫里森因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引起了更多爭議,儘管這方面獲得黨內的強烈支持。他還支持澳洲依賴化石燃料,並對氣候變化措施抱模棱兩可的態度。

外界預計莫里森將會採取漸進的經濟政策,包括進一步改革稅收框架,但將尋求通過支持削減移民和可能減少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承諾來安撫保守派。但這可能還不足以挽救他的政府。

撰文:評論員Alan Boyd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turnbulls-out-morrisons-in-as-oz-politics-implode/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Mark Gra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