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澳洲国旗飘扬在人民大会堂前,当日北京举行的澳洲亚总理总理东尼‧阿博特(不在图片中)的欢迎仪式。相片:路透社/ Jason Lee
2016年4月14日,澳洲国旗飘扬在人民大会堂前,当日北京举行的澳洲亚总理总理东尼‧阿博特(不在图片中)的欢迎仪式。相片:路透社/ Jason Lee

如果中国决定把近日的外交争议演化成贸易报复,澳洲可能会为在华南军事化的亲美立场付上沉重的经济代价。亚洲时报(ATimes.com)报导

环球时报在本周一篇文章指出,除非澳洲停止向美国献媚,否则中国可能采取大大影响澳洲经济发展的严厉手段。

自澳洲去年11月发表外交政策白皮书批评中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以来,双方关系已经跌至新低点。

基于澳洲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中国有很多可用的报复措施。问题在于,如果中国向澳洲报复,它本身能承受多大的痛楚。

2016年中国买家购入31.6%由澳洲出口的商品,总值637亿美元,但中国仅向澳洲出口了464亿美元的商品,造成173亿美元的贸易不平衡,这可能是中国减少从澳洲入口的经济动机。

中国面临的困境是,澳洲大部分进口的原材料是铁矿石(2016年为343亿美元)和煤炭(62亿美元),为发电厂和工厂提供燃料。虽然这两种矿石的需求预计人会自2020年起下降,但中国已经无法完全切断与澳洲的联系。

教育和旅游也是中国可考虑向澳洲报复的软性目标,因澳洲的教育和旅游业正越来越依赖中国的资金。

澳洲约有12万中国留学生,占其国际学生总数的30%,每年包括学费等收益达236亿美元。

2016年约有110万中国人到访澳洲,为澳洲带来60亿美元,约占所有旅游收入的25%。

中国早已表明,在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其经济影响力用于外交目的,即使对方是密切的贸易伙伴。

去年中国反对南韩设置美国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而作出经济报复,令南韩至少损失65亿美元。

虽然澳洲与中国的争端并不相同,但中国可能想向邻国表达一个信息,以说明对其政治权威和安全利益不容挑战。

随着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减弱,中国开始重塑形象,外交和经济目标将越趋一致。

撰文:亚洲时报评论员Alan Boyd
译文: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威胁悬而未决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路透社/ Jaso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