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監管機構24日發佈一則通函指,對一家內地銀行集團進行的複雜交易進行調查,發現其以投資作為掩飾,實際上提供保證金融資貸款,借款人則進行高風險投資項目。本次調查有助說明其他在港的內地金融機構可能也有類似交易。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最近對一個內地銀行集團所屬的一家銀行及由該集團的一家附屬公司所擁有的持牌法團(以下簡稱該集團)進行了經協調的現場檢查。監管機構發現,該集團的附屬公司從集團所屬的銀行取得一筆信用借貸,作一般業務及營運資金用途。該附屬公司其後向一家由持牌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私募基金作出大額投資。該基金的唯一目的是向由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所擁有的一家特定目的公司(SPV)提供一筆貸款(貸款A),而這筆貸款的抵押品主要為該上市公司的股份。
貸款A被用作償還部分該名大股東擁有的另一家特定目的公司所欠的貸款,而該筆貸款是為新興市場的項目進行融資。貸款A備有追繳保證金的安排;根據有關安排,當貸款與抵押品比率超過某個議定水平,借款人須提供額外的現金或證券抵押品。
證監會認為,該集團設立的有關安排,表面上雖然為其附屬公司於私募基金的投資,但實質上是一項以該銀行提供的資金作支援的保證金融資貸款。
此交易被視作高風險,且被監管層「嚴重關注」,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金管局的現場檢查發現,該銀行的貸款審批及貸後監控手法並不完善,若借款人參與高風險活動(在本個案中是為高風險投資項目融資所進行的保證金融資貸款)或進行偏離其正常業務範圍的活動,銀行須重新嚴謹地進行風險評估;二是證監會還發現該集團的有關附屬公司,透過其一家持有放債人牌照的附屬公司,同時向其他上市公司提供貸款,並由相關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提供抵押品。某些借款人所質押的股份佔相關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比例非常高,達70%,並屬欠缺流通性且質素成疑的股份。
香港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24日晚間發佈報告推測,監管機構提到的集團附屬公司為中國民生銀行旗下的香港附屬公司民銀資本,均為港股上市公司。2018年3月15日,由華邦資本管理的獨立投資組合公司(SPC)「New China OTC Fund 2」公告向民銀資本借貸3億港元。根據當時的利益披露,David Webb進一步推測,這家被抵押股份的上市公司為綠地香港,擔保人為綠地香港的集團大股東、名譽主席王偉賢。據港交所披露數據,王偉賢持有綠地香港約4億股,持股比例為14.53%。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25日對亞洲時報回應稱「針對有關人士的猜測和一些媒體的報道,民生銀行香港分行及民銀資本有關負責人均表示,公司均具有完善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嚴格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合規合法經營。同時,我們也留意到此次金管局通函中提到有些香港金融機構存在類似情況,我們會結合監管要求加強自查和合規管理,確保業務合規合法。」
綠地香港在25日發表澄清公告指,王偉賢被指在內地銀行一筆涉及基金的貸款質押公司股份,澄清該貸款及基金與公司無關,也並非為公司利益而設立。公司已從王偉賢處得悉,上述貸款已悉數償還,上述質押也已獲解除。
截至25日收盤,港股的民生銀行、民銀資本及綠地香港的股價分別下跌2.17%、3.57%及4.17%。
這一起個案有可能會引起香港和內地的監管風暴。香港證監會表示,這次協調檢查有助說明其他在港的內地金融機構可能也有透過複雜架構,進行複雜且欠缺透明度的融資安排,以致可能隱藏交易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因此監管機構鼓勵所有透過持牌實體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進行類似融資安排的機構,對相關的情況進行即時檢討,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處理所有相關風險。
另外,金管局與證監會將繼續加強監管合作,並與內地監管機構進行密切協調,以分享彼此在監管工作中取得的資料及觀察到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