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她時不時往外爆料,不管真假都對京東的形象極其不利。劉強東估計也巴不得破財免災,但是這個錢現在還花不出去,因為一旦同意賠錢就等於承認自己心虛有問題。
筆者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能很願意出錢但卻不能的金主,就是阿里巴巴的公關團隊。當然目的與劉強東相反,是希望她不斷出來糾纏。她說的這些話,比阿里巴巴公關這麽多年做的工作都更加具有殺傷力。不過,阿里公關縱有這個經費,也肯定不敢花-風險太大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旦做了就遲早會傳出去,那麽對阿里來說也成了醜聞了。
劉強東出了這個事,阿里有多麽高興就不用說了,馬雲在去年的「投資者大會」上難以克制,沒有機會也要制造機會提一句,說自己的退休「與明尼蘇達發生的事情無關」。
不過,時至今日,阿里最恨的公司倒也不是京東了。京東主要是做數碼產品和圖書等品類,與阿里的競爭並不正面,而拼多多動的才是淘寶的蛋糕。而且拼多多的用戶數、訂單量增速之快也足以驚出阿里一身冷汗。
拼多多崛起之前,阿里一心與京東比賽「消費升級」,把主戰場放在天貓上。正是這個戰略層面的失誤,給了拼多多做大的機會。之後,為了狙擊拼多多,阿里又不得不撿起了低價業務,立即上線了「淘寶特價版」。因為阿里平台上流量還是集中在淘寶,沒有淘寶的強大,沒有淘寶的流量輸血,天貓也無從發展,這是一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生死問題。
當然有人可能說拼多多上有假貨,但是淘寶沒有嗎?有人說拼多多購物體驗不如淘寶,那淘寶還不如京東呢。購物體驗是一方面,價格永遠是王道,大部分網購的用戶最在乎的還是價格。
相比拼多多,阿里還是具有很大優勢,畢竟十幾年的積累不是拼多多一兩年可以學到的。阿里的支付體系、物流網絡暫時都是拼多多可望塵莫及的。近期阿里頻頻入股快遞公司「四通一達」,進一步打穩物流領域的基礎。拼多多沒有物流這個環節,等於無法形成電商閉環,而這些快遞公司只要阿里入局了,相信就有排他的條件,拼多多就不可能被接受了。
馬雲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希望拼多多掀起更大的浪,說不定哪天真的掀翻了淘寶呢?
撰文:金炎
相片: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