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到3月,成都金牛區金泉小學三年級進行了一項「蘿蔔實驗」-在一個月時間裏,學生們每天輪流對著兩個白蘿蔔說話。區別是,對一個蘿蔔說的是「正能量」的讚美和鼓勵,對另一個蘿蔔則是各種批評責罵。
實驗結束,有的班裏是受誇獎的蘿蔔長的好,有的則是被咒罵的蘿蔔長的好。學校要求孩子們自己進行體會,結果有的孩子「體會」出被誇的蘿蔔好是「應該多鼓勵別人」,而如果被罵的蘿蔔好,則是因為「被讚美的蘿蔔過於驕傲,不思進取,因此壞得更快」。
這個實驗被報道後引起很大爭議。有網友這樣點評:「請問我是直接笑嗎?」
蘿蔔「實驗」設定的前提,是假定蘿蔔可以聽懂人類語言。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們都知道,蘿蔔或任何蔬菜的變壞並不是因為外部語言環境,而是由於細菌的分解作用。如果僅憑誇獎便能讓細菌望而卻步,那豈不是不需要醫生,只要進「誇誇群」就可以抗菌消炎?
對於爭議,該校承認蘿蔔實驗並無科學依據,也不屬於科學實驗的範疇。學校表示,這其實是一項德育教育,目的是教導學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道理。
這個目的本身是好的,但是這種「偽科學」的教育方式,太令人啼笑皆非。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做到尊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搞強行實驗、科普和灌輸偽雞湯不是最基本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