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韓東南的港口城市蔚山,一艘在現代重工蔚山船廠的南韓軍艦。2007年5月25日。 相片:AFP/Kim Kyung-Je

南韓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業所在地,前3大企業中的2家——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計劃合併,預計合併後的實體將佔全球船舶和海上平台市場的20%以上。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報導

然而,合併計劃面臨重大障礙。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工會憤怒聲音不斷,而且合併需要得到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的批准。一位在南韓造船業擁有數十年經驗的專家站出來反對合併。

上周五,現代重工簽署了一份協議,將從最大的利益相關者,國營的韓國產業銀行手中接管大宇造船的控股權。

如果這筆交易繼續進行,那麼最終會標誌著南韓將脫離1948年以來遭受的最具創傷性的經濟經歷: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大宇造船是南韓納稅人仍然擁有的最後一家大公司。除了韓國產業銀行外,另一個主要利益相關者是南韓國民養老基金。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現代重工與韓國產業銀行的交易價值18億美元,並將創建一個由現代重工控制但韓國產業銀行為次要股東的新實體。韓國產業銀行已於今年年初開始實施這一計劃。

但這並不是全部費用。預計現代重工還將額外掏出20億美元來彌補大宇造船的債務。

南韓與中國爭做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建造商,但在增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雖然中國船廠製造了大量散貨船等低端船舶,但南韓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海上鑽井平台等高科技產品的行業領導者。

南韓公司,特別是其「三巨頭」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以其技術性、交付速度和質量管控而聞名。

由於擔心失業,大宇造船的近1萬名員工做出了回應,這其中還不包括數千名分包商。現代重工強大的工會也反對重組。

白領階層也擔憂重組。根據日本的數據,這兩家公司佔全球市場的23%。此外,在2019年初持有72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約佔全球市場的60%。這是造船廠建造的最高科技、利潤豐厚的產品。

鑒於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南韓是全球十大貿易國家之一,根據國際法規,合併的決定不僅僅是首爾的決定。

中國、歐盟和日本的壟斷監管機構肯定會睜大眼睛仔細審查擬議的大型交易。

另一個障礙可能是地方政府之間的拉鋸戰。雖然兩家公司都位於南韓工業化程度很高的東南部,但現代重工位於蔚山市,具有特殊的行政地位,而大宇造船碼頭位於巨濟島,由省政府監管。

多年來,擁有55%大宇造船的韓國產業銀行決心盡可能多地收回納稅人的錢。因此一直未出售其在大宇造船的股份。

自大宇集團倒閉以來,該公司已獲得多項國家救助,總額高達12萬億韓元,即106億美元。

該公司還處於遊說醜聞的中心,並且在2017年,公司首席執行官因會計欺詐指控被判入獄。

自上周合併交易公布以來,兩家公司的股票已經下滑,但並非急劇下滑。現代重工的股票市值從與韓國產業銀行簽訂合併協議之日的125,500韓元,略微下滑至124,000韓元。大宇造船從30,200韓元下跌至29,150韓元。

撰文:Andrew Salmon
原文:Korean shipbuilding merger hits headwinds
更多:https://www.asiatimes.com/lang/chinese/
相片:AFP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