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叫Ryan的獅子和一隻叫Brown的熊是亞洲的超級明星:孩子們為了獲得它們的毛公仔玩具而奮鬥,年輕人的智能手機外殼上也印著它們。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報導
Ryan和Brown是兩個「表情符號」,是一種「圖片」或「角色」,在網絡語言中有時被稱為「貼紙」,由KakaoTalk和Line兩個主要的南韓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創建。它們與一般的「表情」不同。
表情符號和貼紙的功能更多。用戶可以相互發送靜止或動畫版本的角色圖像,令在線對話更活潑,並可以在線購買新表情符號包。
這都為兩家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業務。KakaoTalk被90%的南韓智能手機用戶使用,而Line由Naver(一個被稱為南韓Google的門戶網站)創建,是日本、台灣和泰國廣受歡迎的訊息應用程式。
Line的收入中有20%來自銷售表情符號,而KakaoTalk的表情符號數量已從2012年的480個增加到2017年的6,500個。
它們不僅僅存在於線上。KakaoTalk和Line還為表情符號製作了數百件線下商品。從化妝品到藍牙音箱、熱水瓶、餐具、配件、電子產品、旅行套裝……但是為什麼表情符號在東亞而不是在西方聲勢如此之大?
「可愛」文化—日本的「Kawaï」 和南韓的「aegyo」-影響深遠,少女的語言和習慣被漫畫、動畫、吉祥物及角色扮演熏陶,有時更影響年長女性。
這一切都始於1998年的日本,當時界面設計師Shigetaka Kurita為電信NTT Docomo開發了176個表情符號。
10年後,蘋果從這些產品中汲取靈感,創造出針對日本iPhone用戶的第一套彩色表情符號。從那以後,表情符號湧入世界。截至2010年,計算機行業標準UNICODE已經定義了所有消息傳遞軟件、社交媒體和電話應用程序應該提供哪些基本的表情符號。
南韓的線上文化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重視視覺和角色塑造。今天,基於這種重要的傳統、現代文化和技術的混合,Line和KakaoTalk在表情符號上投入如此之多就一點也不足為奇。
根據美國Westfield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研究員Alecka Camp的說法,只有7%的人類交流來自於文字,因此SMS失去了93%的交流意義。表情符號填補了文本交流的空白。
當每個訊息應用程式都在為最新意念競爭,當前的表情符號是否會保持流行?
也許不是。Kakao在其統計數據中已經注意到,20歲以下的用戶缺乏表情符號忠誠度,並傾向於只使用當下的時尚角色。他們不像老用戶那樣依賴「Ryan the Bear」這樣的角色。
中國應用程序微信(Wechat)可能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微信中有一個畫廊,用戶可以添加有限數量的表情、GIFS、表情符號、圖像等。
新一波浪潮可能已經在南韓出現了。去年12月以來,南韓應用軟件Zepeto一直是美國蘋果商店中下載次數最多的社交媒體應用之一。其功能是將自己的自拍變成表情符號。
撰文:Ophelie Surcouf
原文:Korean apps conquer Asia with cute emojis
更多:https://www.asiatimes.com/lang/chinese/
相片:Ophelie Surco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