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表示未來十年是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產業的數碼化轉型將成為藍海。 相片:微博

金蝶國際是中國的老牌的資訊科技軟件公司,為了迎合近年興起的雲端服務的需求,該公司已積極轉型拓展新的雲服務來推動增長,而且初見成效。去年雲服務業務增長接近50%,佔公司整體收入比重進一步增加至三成。

金蝶上周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止年度業績,期內收入28.08億元人民幣(約4.18億美元),按年升21.9%,錄得純利4.12億元,按年升32.9%;每股盈利13.19分,擬派末期息每股1分。當中按業務分類的話,管理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2.9%至19.6億元;雲服務業務增長49.5%至8.49億元,金蝶雲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比重進一步增加至30.2%。期內毛利增長22.3%至22.9億元,毛利率擴大0.2個百分點至81.7%。

事實上,中國在面向消費者的數碼產業已發展得非常蓬勃,以騰訊及阿里巴巴為首的企業已積極由消費者市場轉向企業市場,希望利用自家的經驗協助客戶數碼轉型。金蝶面對新競爭者也不能怠慢。金蝶表示未來10年是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產業的數碼化轉型將成為藍海。金蝶將基於680萬家客戶的成功經驗,加速雲轉型,協助企業改革行業價值鏈,建立企業雲服務平台,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金蝶選擇在農業方面入手佈建產業互聯網。金蝶今年初與農牧企業溫氏集團組合資公司「欣農互聯」,針對農牧業市場,在養殖、供應鏈等方面展開研究,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輸出農牧業的解決方案。現時公司便為溫氏集團建設銷售渠道的數據收集,讓溫氏直接接觸消費者,在小區建立終端零售店。

「金蝶雲‧蒼穹」已跟華為、中石油等企業搭建創新業務平台,推出4個多月間錄得3,980萬元合同金額,收入突破700萬元。另一雲服務平台「金蝶雲‧星空」則維持跟亞馬遜AWS、華為雲及京東雲的合作關係,去年收入規模增至6.05億元。

不過,公司在業績上的強勁表現卻惹來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發文狙擊,Webb認為金蝶是泡沫股,金蝶依靠政府部門的減稅、政府補貼、房地產投資收益及關聯交易來獲得利潤。

從金蝶的業績公告中可見,金蝶傳統企業軟件服務是主要盈利來源,期內為集團貢獻3.82億元盈利,增長急速的雲服務仍然處於投資期,期內虧損約1.24億元,較上年度有所收窄。而雲業務的虧損則由房地產投資的利潤抵銷,這部份的盈利貢獻為1.5億元。

金蝶主席徐少春回應稱,金蝶國際雲轉型穩步邁進,對業績增長富有信心。金蝶管理層認為,金蝶雲轉型戰略非常正確,這幾年業績有目共睹,對未來充滿信心。

撰文:鍾紹陽
相片:微博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