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自己這個三月過得十分忙碌,也許你應該替香港央行的工作人員設想。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報導
香港金管局作為香港實際意義上的央行,主要功能就是保持金融市場與華盛頓美聯儲同步。首要目標則是捍衛港元與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度。
知易行難,金管局需要不斷入市提醒投資者們誰才是真正的老闆。本月以來,金管局已經入市買入了至少10億美元的港元,來捍衛其權威性。
然而,金管局入市卻帶來了兩個問題。首先,這個情況可以持續多久?對經濟將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這場對壘賽有望持續一段時間。香港政府的外匯儲備達到4,300億美元,相當於流通港幣的7倍。這超過了香港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3,650億美元。
第二個問題則更加複雜。港元受壓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香港本地的借貸成本升幅落後於美國的利率上調。這讓香港金管局似乎在走鋼絲。香港的經濟特別之處在於與房地產價格高度相關。若保持與美聯儲加息同步將則抑制房地產的價格,從而觸動香港地產大亨們的利益。
有一件事非常明顯,聯繫匯率制度已經不合時宜,從而成為香港的包袱而非資產。
聯繫匯率制度始於1983年,期間只有極少數的時候出現問題,比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5年,香港政府擴大了港元兌美元的浮動區間至7.75港元-7.85港元。但是,隨著美國利率上升,要捍衛港元的浮動區間越發困難。
香港與美國之間的息差導致資金回流美國。更大的問題在於收緊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惡化香港的貧富差距。
林鄭月娥政府自2017年7月上台後,在消除貧富差距方面無所建樹,除了推出一些稅務補貼和津貼之外。在降低香港的基尼系數方面並無具體舉措。
基尼系數作為一個主要的貧富差距衡量指標,香港的相關系數在去年達到0.539,創下45年新高。相比之下,新加坡為0.4579,美國為0.411。
其中一個因素是大量的資金由中國大陸湧向香港,導致房地產的價格超出香港絕大多數中低階層家庭的負擔範圍。
然而,現時香港取消聯繫匯率制度的概率較低。這個決定將由北京決定,然而這方面還未有任何消息。
撰文:William Pesek
原文:Hong Kong’s dollar stability is getting trumped
更多:https://www.asiatimes.com/lang/chinese/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