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厄爾尼諾影響的菲律賓稻田裏的農民及小孩。 相片:Facebook

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了菲律賓農場和全國範圍內的水資源,南部棉蘭老島首當其衝,受到異常氣候的衝擊,導致突如其來的乾旱。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報導

該國主要糧食產區的農作物被毀,可能會給已經嚴重的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僅在政府管理人員開始遏制價格飆升幾個月後,通貨膨脹率在2018年達到了10年來的高點——5.2%。

本月11日農業部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受厄爾尼諾影響最嚴重的6個地區中有5個地區位於該國主要糧食產區棉蘭老島。

根據農業部減災和管理運營中心本月11日發布的初步數據,乾旱摧毀了13,679公頃的農作物,估計對16,034名農民和漁民產生了影響。

北哥打巴托位於棉蘭老島中部,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根據省農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該地區的農業損失為6.708億比索(1270萬美元)。

在Tulunan鎮,市災害風險減少和管理委員會允許利用200萬比索(約4萬美元)向貧困農民分發大米。

市政農業官員Salvacion Yata告訴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如果預計持續到5月的厄爾尼諾不快點開始消散,當局擔心未來幾個月糧食短缺將會持續並加劇。

乾旱也開始影響牲畜,報告顯示一些農場動物如水牛和山羊由於缺乏飼料而死亡。

棉蘭老島的稻農Ricardo dela Cruz在接受亞洲時報訪問時表示,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他的產量比去年的收成低20至30%。儘管供應量下降,但當地大宗商品交易商仍然利用這種情況,將稻米的購買價格從去年的每公斤20比索降至每公斤17比索。

與此同時,一些在棉蘭老島公共市場的當地大米零售商將優質大米的價格從去年年底的每公斤47比索上調至每公斤50比索。

這位54歲的農民還說,近年來農業投入品和基本商品的價格暴漲,即使有足夠的作物,也難以支付成本。

儘管人們呼籲立法和政策確保最低購買價格不低於每公斤25比索,但菲律賓政府並沒有規定稻穀的市場購買價格。

今年較早時,國有糧食局將大米的購買價格從每公斤17比索增加到20.4比索以鼓勵農民向穀物代理商出售他們的產品。

但Dela Cruz表示,他和其他小規模農民經常選擇不向國有糧食局出售,因為他們的生計與私人交易商聯繫在一起,後者為他們投入提供長期融資,也提供肥料和殺蟲劑。

與此同時,厄爾尼諾現象還導致其他主食價格突然飆升。

當局正急忙地通過對受影響農民給予種子補貼以及人工降雨來緩解這一打擊,然而迄今為止收效甚微。

預計厄爾尼諾現象將至少延續2個至3個月,大米和其他食品的價格將會上漲,因此乾旱期間失業的農民將難以生存。

一些觀察人士擔心,如果政府不迅速向受影響的農民提供足夠的援助,棉蘭老島將再次發生食品騷亂。

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棉蘭老島。灼熱的天氣條件導致全國供水短缺,包括有1,200萬人居住的大都會馬尼拉。

國家天氣預報警告說,有22個省份將經歷「遠低於」正常的降雨量,50個省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經歷「低於」正常的降水量。

菲律賓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應對厄爾尼諾現象對食物和水供應的影響,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

撰文:Bong S Sarmiento
原文:El Niño wreaking havoc in the Philippines
更多:https://www.asiatimes.com/lang/chinese/
相片:Facebook

Asia Times has relaunched on www.asiatimes.com. Download our brand new native App for a sweeping selection of geopolitical and business news from across Asi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