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s home to dozens of crypto exchanges, including some of the world’s biggest. Photo: iStock

香港與深圳一河之隔,兩座城市的經濟實力經常被拿來做比較。根據不同的匯率計算方法,2017年兩地生產總值均十分接近,難分高下。227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去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增加3%2.84萬億港元,首次被深圳反超。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在本月18日發佈後,區內的龍頭之爭引起熱議,媒體和研究人員早已對9座城市和兩個特區進行了多維度的比較,其中經濟體量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個。

2017年就曾傳出過深圳GDP超越香港的新聞,不過深圳統計局辟謠稱,不應以公佈GDP時的匯率,而應該以全年平均匯率換算GDP,因此深圳仍未超越香港,但比起2016年兩地GDP差距1,305億元人民幣,2017611億元人民幣的差距確實已經大幅縮小。

香港2018年的經濟增長跌宕起伏。受投資和貨物出口拖累,香港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速僅為1.3%,較前三季的平均增幅腰斬,同時創2016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全年3%GDP增速僅是特區政府預測的下限。

而深圳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7.6%的高速經濟增長。118日,深圳市長陳如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初步預計,2018年深圳市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當時香港GDP數據尚未公佈。

23日,深圳統計局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42萬億元人民幣。

隨著227日香港GDP數據出爐,深圳經濟總量躋身亞洲前五、大灣區第一城已經確定。無論是根據中國內地的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2018年平均匯率(港元/人民幣為0.84428),還是以香港統計處提供的平均匯率(人民幣兌港幣為1.1855)計算,香港GDP均不及深圳。

不過,雖然經濟總規模名次下降,但由於香港總人口只有748.25萬人,2018年人均GDP高達32萬元,而北上廣深的人均GDP仍不及香港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深圳趕超之際,香港與廣州的經濟總量差距也縮小至約1,000億元人民幣,如果廣州今年保持目標增速,或許經濟規模也將趕上香港。

然而,從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角度來看,每個城市的經濟體量大小並不是決定龍頭的關鍵性因素。雖然與世界上的其他灣區例如紐約、三藩市及東京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均高出不少,但是區域內並沒有一個同時集合金融、科研、製造業所有範疇的龍頭城市,因此,大灣區的城市協同和聯動尤為重要。公眾輿論更為看重的「龍頭之爭」,反而導致了大灣區的一體化規劃失焦。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將區內「9+2」個城市進行了合作並列,要求發揮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及廣州-佛山的強強聯合。所以,深圳和香港不應是競爭龍頭的關係,而是聯合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以及深圳創新創意之都的優勢,發揮出協同效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