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產榴槤的馬來西亞,為滿足中國人對榴槤的需求,大肆鏟平森林種植榴槤樹,將榴槤出口到中國。有環保人士擔憂,此舉將掀起當地熱帶雨林的生態災難。
據法新社報導,榴蓮在中國愈來愈暢銷,消費者趨之若鶩,這也讓馬來西亞榴蓮出口商喜出望外。
馬國出口原以棕櫚油為主,但價格日漸低落,農人因此開始把重心放到榴槤上。他們原本只是經營小型果園,為迎合中國人愛榴槤的需求,馬來西亞政府鼓勵以大型農場大規模種植榴槤,不再以家庭式經營的果園和小型農場生產,導致森林遭新一輪破壞。
報道指,其中在馬來西亞勞勿(Raub)地區,有整片熱帶雨林被砍伐,為的就是種植榴槤樹,如今可見到,大量榴槤樹苗生長在裸露的山坡上。據馬來西亞環保團體PEKA指出,該處過去是保護區,但地方政府卻批准該公司進行砍伐、栽種。他們擔心,這可能會破壞老虎、大象、靈長類和犀鳥等許多動物的棲息地。
上述種植區外,掛著當地由Ample Harvest Produce經營的告示牌,PEKA質疑當局放任砍樹,但該公司與當地政府一律拒絕回應。
在4,000公里外的北京,馬來西亞榴蓮受到食客的追捧。一家小水果商店的王老闆指出,客人們「完全愛上了」馬來西亞榴蓮,因其口感非常甜美,相比其他競爭對手品種例如泰國榴蓮來說,更加傾向前者。
王老闆從馬拉西亞進口冷凍的榴蓮,或者其他榴蓮製品,例如雪糕或者榴蓮乾。
最受歡迎的馬來西亞榴蓮品種是貓山王,該品種以其厚重的口感和金黃的果肉聞名。在北京,一顆貓山王榴蓮可以賣到800元人民幣(約120美元),比在馬來西亞的價格高出數倍。王老闆說:「我的客人不在乎價錢,他們只要最好的。」
2018年的前8個月,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榴蓮的營業額是2017年的兩倍,達740萬令吉(約180萬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一倍。2018年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榴槤進口數字由2017年上升15%,至35萬噸,價值5億美元。
今年8月,馬來西亞將與中國進一步簽署的出口協議,將進一步增加冷凍榴蓮的外銷,至2030年可倍增至44.3公噸。
馬來西亞東北部吉蘭丹州去年就曾發生部落阻止企業進駐伐木的案例,馬國聯邦政府認定百姓有理,反指州政府未捍衛他們的土地相關權利。馬國農業部向法新社強調,馬國榴槤產業雖依舊可望逐漸擴張,惟「不鼓勵在新區域伐林」,若為種榴槤而砍樹,也須遵守環境法規。
Asia Times has relaunched on www.asiatimes.com. Download our brand new native App for a sweeping selection of geopolitical and business news from across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