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里夫於2月5日於德黑蘭迎接敍利亞的外長穆阿利姆。 相片:Kenare / AFP

在本月14日阿斯塔納舉行新一輪和平談判以前,德黑蘭作為大馬士革的主要經濟支援方宣示主權。這使得外界認為阿拉伯國家重開使館,恢復外交關係,將會使敘利亞獲益的希望落空。亞洲時報(Asiatimes.com)報導

上周伊朗副總統賈漢基里(Eshagh Jahangiri)高調訪問期間,伊朗與敘利亞政府上周簽署了11項經濟協議。 緊接著美國與歐洲對敘利亞實施新一輪制裁後,此次出訪意在向敘利亞經濟注入一線生機。該國的經濟在長達8年之久的衝突中遭受重創。

兩國簽署的協議包括一些臨時措施來幫助敘利亞人民度過難關。伊朗承諾向敘利亞提供丙烷及嬰兒奶粉,這兩個商品的供應自今年初以來十分短缺。一直以來,敘利亞依賴於伊朗的供應。

伊朗還承諾了長期投資,包括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基建設施。

兩國商界還成立了聯合商會,這打擊了阿拉伯國家試圖通過積極的政治參與,讓大馬士革慢慢走出德黑蘭的控制。

此次伊朗訪問敘利亞的時間點亦值得關注。三周前,阿聯酋、約旦剛剛在大馬士革重新開放了使館,敘利亞與科威特、巴林的關係有所緩和。去年12月,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到訪了大馬士革。這被視為是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的授意,意在重新讓敘利亞回歸阿拉伯的懷抱。

然而,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卻並未帶來經濟支持,儘管敘利亞迫切渴望阿拉伯的投資以擺脫經濟困境。在歐盟對參與重建的敘利亞企業進行新的制裁後,美國眾議院代表警告將對任何與敘利亞政府有商務往來的機構進行制裁。這迫使阿拉伯國家重新考慮他們的策略。

敘利亞可能意識到阿拉伯各國屈於美國的壓力,或發覺短期內海灣國家不會對其進行投資。因此,該國向伊朗敞開了懷抱。一年前,敘利亞政府仍不願過度依賴伊朗的經濟支援,並試圖通過俄羅斯那裏實現微妙的平衡。

儘管德黑蘭與莫斯科在戰場上是策略盟友,然而兩國在戰後重建中的利益分配中卻存在分歧。

俄羅斯將承擔重建古城帕邁拉以及阿勒頗傳統市場的任務。俄羅斯企業將負責設立電廠、磨坊,以及從敘利亞水域生產天然氣。

YouTube video

撰文:Sami Moubayed
原文:Iran stakes claim in post-war Syria
更多:https://www.asiatimes.com/lang/chinese/
相片:Atta Kenare / AFP

Asia Times has relaunched on www.asiatimes.com. Download our brand new native App for a sweeping selection of geopolitical and business news from across Asi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