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國國防大臣韋廉信(Gavin Williamson)表示英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在亞洲某個地方建立一個新的海軍基地。韋廉信說:「這是我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重要時刻。這是我們再次成為真正全球角色(true global player)的時刻 – 我認為軍隊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據英國《周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報導,接近韋廉信的消息人士稱,新加坡或汶萊是英國在東南亞的兩個舊殖民地,可能成為建立新基地的目標。
英國似乎不太可能選擇一個不屬於英聯邦(Commonwealth)的亞洲國家,英聯邦是一個主要由英國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組成的政治協會。無論新基地在何處建立,或者它在軍事上的重要程度如何,這再次表明英國的目標是在亞洲事務上發揮比過去幾十年來更大的作用。
這是執政的保守黨建立一個新「全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的一部分。但此舉卻偏偏在歐洲和亞洲最困惑的時刻出現。
英國擁有一些確實的區域支持者。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告訴台灣總統蔡英文,他可能會考慮使用武力實現兩國的「統一」,蔡英文於本月5日表示,她歡迎英國在該地區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她說:「任何有助維護南中國海和平,維護航行自由的行動」,台灣都會支持。
自2016年6月英國退歐公投以來,絕大多數選民選擇脫歐,歷屆保守黨政府都沒有為這樣的結果做好準備,不僅要制定脫歐草案,還要界定英國在退歐後的的全球定位。
早在2017年1月,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就說她想建立一個「全球化英國」。幾個月後,時任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經過數十年來把軍事行動遠離亞洲向西方發展後,英國將「更加致力於亞太地區」,英國的軍隊將會重返蘇彝士運河以東(East of Suez)地區。
中國、日本、南韓和越南都將英國視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但絕非最重要的。然而,當英國最終成功脫歐時,貿易肯定會受影響,其中幾個亞洲國家已經或正在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s)。英國的高級部長在過去兩年內花了相當多時間訪問亞洲,一旦英國成功脫歐,就要拉攏亞洲國家支持新的雙邊經濟協議。
雖然日本和南韓的出口往往與從英國進口貨物的數量相約,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逆差都很大。越南最近同意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據英國貿易數據顯示,越南、泰國和柬埔寨這3個國家從英國進口的產品價值不到其出口的三分之一。
因此,這些出口商有興趣與脫歐後的英國保持友好關係,以免他們在未來的貿易進一步衰退。但單靠貿易並不足夠:例如,越南與德國的貿易往來比與英國的交易更多
在亞洲建立新的軍事基地至少在實際上表明,英國的目標是成為國際法治的另一個保衛者,包括在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此戰略作用可以在這快速發展的地區轉化為更大的經濟利益。
撰文:評論員David Hutt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new-global-britain-sets-naval-sights-on-asia/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Richard Poh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