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華裔富豪和印尼第一大財團金光集團創辦人黃奕聰(Eka Tjipta Widjaja),上周六晚上在雅加達的家中去世,享年97歲。
據《聯合早報》報導,雅加達省長阿尼斯和剛出獄的前省長鐘萬學都送花前來致意。金光集團董事經理甘迪透露,黃奕聰將於週六(2月2日)安葬於家族墓園。
2011年的時候,黃奕聰曾以120億美元家產晉升為印尼首富。而據福布斯雜誌估計,去年黃奕聰身家達86億美元,在印尼富豪榜上排名第三,其家族亦在亞洲富豪家族榜排第25。
黃奕聰於1923年在中國福建泉州的偏僻農村出世,7歲時隨著母親到印尼與父親團聚。他15歲開始經營椰油和棕油生意,並於1962年在雅加達創辦經營進出口貿易的「金光公司」,即金光集團的前身。
後來,金光集團和林紹良的三林集團合股籌建「比摩利」椰油煉製廠。到了80年代初,「比摩利」已成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工廠,黃奕聰也被稱為「食油大王」。
黃奕聰緊接著加速棕櫚種植業和棕油加工業的投資和發展,還進軍紙業成為「紙業大王」。到了80年代末,紙業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改寫了集團食油業為主業的格局,並使印尼從一個紙張紙品90%靠進口的國家,變成大量出口漿紙的國家。
到了90年代,他的事業帝國共涉及製漿造紙、金融、農業及食品加工和房地產四大主導產業。在印尼,幾乎人人都是金光集團產品的的客戶。黃奕聰家族擁有面積廣大的棕油園,幾乎是8個新加坡的面積,一年總產量達967萬噸,提煉棕油計138萬噸,從「地上到桌上」的各種各類半制成品。
黃奕聰育有六男二女,他在1991年中宣布自己退居第二線,指定長子黃志源為金光集團首席接班人。
黃奕聰響應「一帶一路」,黃志源同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擁護者與實踐者,曾先後引進中國企業在印尼建廠並助力中國企業進入印尼市場。
自稱是「家中獨行俠」的次子黃鴻年已是新加坡公民,在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商場縱橫多年,另創自己的事業。黃鴻年在新加坡和中國商界素有「股市金手指」之稱,例如大眾鋼鐵(Natsteel)收購戰就讓他套取了超過3億新元(約2.2億美元)的利潤。
三子黃鵬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工商管理系,黃奕聰在1982年收購接辦印尼國際銀行後,就委任他為銀行董事經理,統籌兼顧集團所屬的銀行金融、租賃和保險等公司。
四子黃祥年主要負責紙漿和造紙業務,五子黃柏年主管集團的房地產及酒店業,六子黃榮年則掌管集團的種植業、食油生產和經營。
黃家的第三代、黃奕聰的孫子黃杰勝與妻子虞蘅將結婚禮金捐出,並加上家族的2,000萬元人民幣(約297萬美元)資金,以黃奕聰之名在中國創立了「黃奕聰慈善基金會」。1992年至2009年10月底,金光集團及黃奕聰慈善基金會捐贈的總額已超過6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