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周六,台灣民眾在台北一個投票站排隊投票。台灣在蔡英文總統在任中期舉行地方選舉,焦點將集中在該島國發展緩慢的經濟,以及往往與中國緊張的關係上。 雖然蔡英文沒參與這次選舉,但選民對市長、議會和其他職位所投的票,就被視為是對其表現進行評價的機會。相片:@TaiwanPresSPOX Twitter
2018年11月24日,周六,台灣民眾在台北一個投票站排隊投票。台灣在蔡英文總統在任中期舉行地方選舉,焦點將集中在該島國發展緩慢的經濟,以及往往與中國緊張的關係上。 雖然蔡英文沒參與這次選舉,但選民對市長、議會和其他職位所投的票,就被視為是對其表現進行評價的機會。相片:@TaiwanPresSPOX Twitter

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台灣總統蔡英文以及她領導的民進黨(DPP)需要對其在中期選舉中的失敗作出深刻反省。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在11月24舉行的選舉中,親北京的反對黨國民黨(KMT)在22個縣市中有15個縣市獲勝,包括民進黨的長期據點高雄。民進黨此前控制的13個縣市中,此次失去了7個。自從2016年總統選舉以來,民進黨的得票率已由56%跌至39%,而國民黨的得票率則由31%攀升至49%。

此次中期選舉告敗迫使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行政院長賴清德和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相繼請辭。但蔡英文仍將繼續擔任總統,而賴清德及陳菊兩人則出於大選前黨內團結及穩定的考慮而選擇留任。儘管蔡英文表示承擔民進黨敗選的責任,她仍是2020年大選的有力候選人。

部分政治分析人士指民進黨的落敗是緣於經濟增長萎靡和工資收入停滯,而蔡英文修改勞動法、推動退休金改革而遭選民反對,以及在處理LGBTQ問題上太過激進,還有內地對台灣選舉的干預,以及奇跡般崛起的國民黨。

其他人士則將敗選歸咎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 (“1992 Consensus”),即一個中國的原則。自蔡英文於2016年5月上任以來,北京便切斷了與台北的所有溝通,並以「名號戰」(namefare)不斷孤立台灣。名號戰是指迫使國際企業如航空公司、運動及外交場合將「台灣」列為中國的省份。

北京同時在軍事上加大對台灣的威脅,在台灣海峽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內地不再批准旅行團前往台灣,而且減少了對台灣農產品的採購。此外,北京通過經濟手段使一些外交盟國與台北斷交。

鑒於上述諸多因素,部分西方媒體及中國評論員將此次選舉的結果視為北京的勝利,及其強硬路線的成功驗證。有台灣選民紛紛倒向親北京的國民黨。

事實上,台灣民眾希望以投票來改變現時不受歡迎的領導。只有極少數的台灣人希望兩岸統一。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的一份調查顯示,僅有3%的受訪者選擇「盡快統一」,而12.5%的人則選擇「保持現狀,走向統一」。

撰文:評論員Gary Sands
原文:http://www.atimes.com/taiwans-ruling-party-faces-serious-challenges-in-2020/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TaiwanPresSPOX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