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台灣結束了該島國版本的中期選舉。執政的民進黨(DPP)敗選,正如其四年前擊敗國民黨(KMT)的結果一樣那麼實力懸殊。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在總票數方面,國民黨共獲得610萬票,而民進黨獲得的票數卻不到490萬。4年前,民進黨獲得580萬票,而國民黨則獲得近500萬票。
美國著名的台灣觀察家,如史丹福大學的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和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卜睿哲(Richard Bush),很快就聲稱選舉結果不是因為受與兩岸關係有關的外部因素影響,而是完全由國內問題所致。
筆者不敢苟同。
當蔡英文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她在台獨和不把台灣納入為「一中政策」的一部分的議題上不斷遊走,沒法達成共識。
在贏得大選後,蔡英文試圖從危境中脫身,但只要她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北京就不會給她救生圈。
國民黨主兼前總統馬英九非常樂意接受九二共識,這意味著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馬英九的一個中國協議下,兩岸貿易蓬勃發展,台灣產生了充足的盈餘。然而,在蔡英文的統治下拒絕承認這項協議,內地游客也停止訪台,貿易額也陸續衰退。
一位台灣的教授朋友告訴我,多達30%的年度大學畢業生現已離開經濟蕭條的台灣,遷至大上海地區尋求入門級工作並開始職業生涯。那裡的待遇更好,未來前景更有希望。
蔡英文確實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且一直在向北京做出和解的姿態,但對於「我承認一個中國的共識」這句話不屑一顧,但這要求簡直太過分了,會使她的核心支持基地放棄她。她確實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
正如早期的台灣總統李登輝在20世紀90年代末試圖做的那樣,蔡英文正推動台企向南和西方擴展,即菲律賓、印尼、越南和泰國。
但台灣公司與大陸享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的優勢,更不用說利好政策了;其他國家不存在這些優勢。
因此,雖然美國的權威人士喜歡把台灣當作亞洲的民主燈塔,但最近的選舉結果仍然歸結為民主成功所需的一個普遍條件:「就是經濟,笨蛋。」
沒有選舉結果比韓國瑜被選為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市的市長更為重要。在選舉季開始時,沒有人認為韓國瑜會有獲勝機會,甚至連他所屬的國民黨也是。但韓國瑜堅持不懈地履行承諾,讓高雄再次富裕起來,並創造就業機會,使年輕人不必到台北求職。
韓國瑜以獲取54%的選票獲勝。他獲選後立即宣稱他期待與內地合作,不管蔡英文的立場如何,他對九二共識毫無疑問。
其他新當選的國民黨縣市長也宣稱他們已準備好跟隨韓國瑜的領導並直接與內地合作。
台灣這次選舉對北京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過去的導彈威脅和唇槍舌劍只會令台灣人態度更強硬。
就讓韓國瑜向台灣人證明,與內地合作是雙贏的解決方案。認識到積極的兩岸關係帶來的好處將使雙方關係更加緊密,直到有一天,統一不再是夢。
撰文:評論員George Koo
原文:http://www.atimes.com/lessons-from-the-recent-taiwan-election/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