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來自印尼和菲律賓的女傭周日在香港中環鄰近名店的街道上聚集。 相片:iStock
2018年1月,來自印尼和菲律賓的女傭周日在香港中環鄰近名店的街道上聚集。 相片:iStock

為了認可移民的貢獻及權利,聯合國宣佈把12月18日定為國際移民日(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人們出於各種不同原因移民。他們尋求更美好的生活,以逃避暴政、貧困或迫害,或者純粹是想換個地方生活。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ILO)的數據,2013至2017年間,估計有1.64億人是移工,這意味著全球移民人數增加了9%。當中有9,600萬是男性(58%),6,800萬是女性(44%)。

由於移民湧入,聯合國成員國簽署並批准了若干保護移民的條約,如「所有移民勞工及其家庭權利保障國際公約」(ICRMW)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以及近日簽署《全球移民契約》(GCM)。

2006年,遍佈全球的海外菲律賓工人(OFW)數量達到100萬,使該國成為最大的勞動工輸出國。據菲律賓統計局(PSA)估計,海外菲律賓人數約為1,000萬,其中包括230萬OFW。去年海外菲律賓人數量如此多,佔313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儘管通脹率達至創紀錄的6.7%,菲律賓經濟幸免於難。

全球女性移民人數下跌2%,但菲律賓現在反而有更多女性OFW(女性佔51.1%,男性佔48.9%)。沙特阿拉伯與其他中東國家(如阿聯酋、科威特和卡塔爾)仍然是OFW的主要目的地。在亞洲目的地中,香港排行第一位,其餘則遍佈美國、歐洲、非洲和其他亞洲國家。

儘管識字率高、教育程度高,但政府數據顯示,每3個OFW中就有1個是非技術工人。國際勞工組織將非技術職業定義為涉及簡單和日常任務的職業,主要需要使用手持工具和一些體力勞動。59%的女性OFW正從事此類工作,包括從事家務助理、酒店業和觀光服務業的工作。他們主要在當地人不願受僱的範疇工作,這些工作範疇被歸類為3D – 危險(dangerous)、骯髒(dirty)和貶低身份(demeaning)。

Marie Sol Villalon是聯合衞理公會(United Methodist Church,UMC)負責「OFWs的使命」(Mission for OFWs)的牧師,自2005年以來一直與OFW合作。她說,由於在菲律賓可從事的工作有限,女性選擇移民。然而,他們在國外的工作也仍然只是他們在家鄉無償勞動力的延伸 – 家務。許多人最終也從事性交易。

Villalon解釋說:「我們在教會的角色不僅是為獲救移工提供避難所。我們還協助提供食宿,並向僱主施壓,要求他們退回(OFW)護照及提供機票。

由於菲律賓缺乏就業機會,幾乎不可能停止派遣工人到海外,Villalon呼籲政府為OFW提供法律、健康和保安服務。而且不得破壞移工婦女在其原籍國和東道國的經濟貢獻,無論是高技能移工與否。匯款顯著促進了她們家人的教育和一般福利,但她們仍然是最不受保障的一批移工。

儘管國際條約和國際勞工法本應保護移民,但由於缺乏有關其權利的資訊和東道國的現行法律,移工仍然面臨著不確定性。在接收國和派遣國都承認移工對經濟、政治和整體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之前,關於移工權利的條約和宣言也只是空口說白話。

撰文:評論員Eunice Barbara C. Novio
原文:http://www.atimes.com/female-migrant-workers-deserve-respect-and-support/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