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買「11.26」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發生後10年,印度仍未能將任何幕後元兇繩之以法,也未能提出有效和有連貫性的政策來打擊巴基斯坦所支持的跨境恐怖主義。「11.26」襲擊導致166人喪生。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印度一直以來無法以理智和現實的態度面對巴基斯坦,這源於印度對於巴基斯坦持久的反印度衝動的理解。
印度領導人一再試圖通過定期和全面的接觸與巴基斯坦建立和平和穩定的合作關係。但這些嘗試卻一直受到巴基斯坦式的消極抵抗,以及持之以恆的調整——絕不放棄對反印度的恐怖組織如虔誠軍(Lashkar-e-Taiba,LeT)和穆罕默德大軍(Jaish-e-Mohammad,JeM)的支持。
1998年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恢復對話達成共識,以發展雙邊關係,全面處理懸而未決的問題,促進合作,並關注人道主義和民生問題。
在這框架內,恐怖主義、克什米爾(Kashmir)、錫亞琴(Siachen)、爵士灣(Sir Creek)、圖布爾航運項目(Tulbul Navigation project)、商業和經濟合作、文化和移民以及其他與人民有關的問題正式在議事上被提及。
然而對話的進展受到1999年卡吉爾戰爭(Kargil intrusion)的阻礙。2015年12月印度外長訪問伊斯蘭堡期間,兩國都決定恢復對話,卻又由於2016年1月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對帕坦科特空軍基地( Pathankot Indian air-force)的襲擊而停止。
此後,兩國一直保持接觸,卻無法重啓對話以推動雙邊關係發展。
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動限制了外交倡議的空間,特別是綜合對話的空間。而印度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宣佈恐怖活動與對話無法共存。
巴基斯坦軍隊是巴基斯坦與印度政策的最終仲裁者,但軍隊並沒有做出放棄恐怖活動的關鍵決定。只要這種情況仍然存在,那麼兩國之間儘管將繼續接觸並在特定領域能取得一些突破,但對話仍然無法有意義地持續下去。
撰文:評論員Vivek Katju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india-grapples-with-pakistans-deep-state-10-years-after-26-11/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YouTube screen g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