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復興計劃沒甚麼創新的措施。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僅僅是東京該在20年前解決的改革清單。相反,他們在多次耗盡其餘所有可行的選擇,直到沒法再拖延下去才推行計劃。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現時, 身為這個語言種族單一、人口快速老化國家的首領,安倍需要面對現實了。因此,他突然歡迎新移民,這是他的自民黨數十年來一直逃避的議題。
此外,他還簽署了以前保護主義經濟所避免的自由貿易協定。更不用說大規模提升入境旅遊人數,尤其是成為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和2020年奧運的主辦國。
日本真的願意開放嗎?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理論上,自民黨別無選擇。這亞洲第二大經濟體實際上已經勞動人口不足了,即使2.3%的失業率也掩蓋了問題的嚴重性。在2019年,預計日本短缺人手將達至60多萬。最近的另一個里程碑是,日本1.26億人口的五分之一是70歲或以上。
不過,日本只在合理範圍內對外開放。當然,開放程度很大,安倍的政黨正打算吸引超過34.5萬名藍領外籍工人前來支撐該國正在萎縮的勞動市場。但壞消息是,他們只會獲發為期5年的簽證。
這未免是一個太漸進的方式,無法使國家產量和生產力活躍起來。而且也不足以彌補在這5年期間預計會流失的勞動人口,數字大概介乎130萬至135萬之間。
當然,問題是公眾輿論。日本仍然是最同質的發達國家之一,因為大多數選民都喜歡這樣。民意調查發現,太多外人(gaijin)使日本變得沒那麼安全,不太可預測,而且缺乏凝聚力。
然而,安倍的政黨同樣需要在政策方面提高期望。首先,自民黨已經通過在外勞流入人數設定上限犯了錯。引入兩個相當有限的簽證類別更是錯上加錯的決策。第1類是針對技術水平較低的技工,把其居住期限制為5年,並不允許家屬陪同。
第2類是針對高技術技工的,限制較寬鬆,可逗留時間更長,家屬亦可隨行。但它附帶日語要求,這肯定會使香港和新加坡對許多有意移居的外籍人士更具吸引力。
任何外國人在日本開設店舖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掌握「真心話」(Honne)和「表面的説話」(Tatemae)的概念。前者是政治家的真實想法;後者是一項經粉飾且政治正確的政策。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Jeff Kingston)等觀察家認為,在自民黨推動輸入外勞一事上,像乎比較像前者。金斯頓又說:「日本正在制定一項旨在避免擁有大量未經同化的外國飛地(foreign enclaves)的政策。」他補充說,問題是「沒有他們,日本的經濟前景黯淡」。
另一個問題是債務。東京必須以某種方式為這負債累累的發達國家提供服務,但人口正不斷老化和萎縮。在沒有增加移民或出生率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東京在未來的信貸評級可能會被下調。
撰文: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abes-japan-tries-a-decidedly-foreign-concept/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