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時任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和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簽訂了《中程導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INF)。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當時,美國軍控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非常高興。然而30年後,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擬單方面退出該條約。
上周較早時候,特朗普派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在莫斯科正式向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宣佈此消息。
特朗普聲稱退出INF條約的理由是「需要一個基於新的戰略現實」,因INF沒有考慮到中國、伊朗和北韓的能力。
但INF條約限制導彈的射程為500公里至5,000公里,中國、伊朗和北韓根本不可能通過部署這種導彈而對美國構成「威脅」。INF完全是針對歐洲戰場的。
難怪歐盟和主要歐洲國家反應強烈。歐盟認為該條約是歐洲安全架構的重要支柱。以去年美國與北韓的緊張局勢為例,一旦美國真的使用核武器攻擊北韓,日本和南韓必會受到重擊。歐洲現在處於類似的處境之中。
據一些未經嚴格求證的報告指,美國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優勢正在迅速萎縮。然而與俄羅斯及其最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相比,中國並非軍事技術強國。
北約(NATO)在導彈方面的實力可能相對強大,但一旦歐洲戰場有戰爭爆發,它仍然無法與俄羅斯抗衡。
俄羅斯分析人士強調,莫斯科已經「非正式」地完善了其在西部邊境地區的首次攻擊能力。只要北約在波蘭、波羅的海或黑海有絲毫風吹草動,俄羅斯就會立刻反擊。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嚴厲地駁斥了特朗普和博爾頓聲稱俄羅斯違反INF條約的說法:「據我們所知,是美方已作出決定,將在不久的將來展開退出INF的正式程序。」
莫斯科將反擊任何被視為對俄羅斯未來構成威脅的挑釁行為。
歐盟外交官試圖緩解他們的不適的同時,亦意識到美國的舉動意在維持其全方位的主導權,並保持美國的大規模軍事工業體系。
撰文:評論員Pepe Escobar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who-profits-from-the-end-of-the-inf-treaty/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