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希望引入美國和俄羅斯先進的防禦系統來實現軍事現代化。然而,有軍事專家認為儘管這個南亞大國需要海外的科技使其成為自給自足的軍火生產商並從而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參與者,但技術問題可能會阻礙這些目標的實現。
本月初,印度政府確定採購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S-400 air defense missile system),並聲稱正在考慮購買美國的挪威先進地空導彈系統 (NASAMS-II)。
拋開華府對莫斯科的二級制裁措施,將上述兩個平台納入印度多層次的防空系統網絡,可能會產生兼容性問題。
美國在北約(NATO)的盟友土耳其採購了S-400系統,因此正面臨類似的挑戰。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稱俄羅斯的系統無法與北約各國的防禦體系兼容,主要在於缺乏相互操作性。因此,S-400無法與挪威先進地空導彈系統兼容,後者由美國的雷神公司(Raytheon National)與挪威的康斯堡防務航太公司(Kongsberg Defence and Aerospace)合作開發。
對於新德里、華府和克里姆林宮,關鍵問題是這兩個系統能否在印度的空中防禦體系中共存。
印度已經購買了以色列生產的SPYDER空中防禦體系,並計劃與以色列航太工業有限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合作開發中程地對空導彈平台(Medium-Range Surface-to-Air Missile)。
本月5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了價值53億美元的S-400採購協議。華府曾因此多次威脅將對印度實施制裁。
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以制裁反制美國敵人法案」(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Sanctions Act),美國政府可以制裁與俄羅斯情報及軍事領域進行「重大交易」的國家。儘管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貌似準備對德里網開一面。
印度一直是俄羅斯武器的一個大買家,並正在購買更多美國先進軍備。然而,多元化軍火供應的戰略,可能會損害德里試圖建立一個連接所有航空及導彈防禦的國家網絡的努力。S-400及挪威先進地空導彈系統有不同的加密系統,這將迫使印度空軍(Indian Air Force)將兩個系統分別融入其指揮及控制系統。
退休的印度少將Shashi Asthana向亞洲時報(ATimes.com)表示:「國防自給是印度的最佳選擇,然而通過技術轉移及消化過渡至這個階段仍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簽署了購買S-400的協議,因為我們需要在多層次的空中防禦體系中有各種不同的系統。」
撰文:評論員Emanuele Scimia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india-walking-a-tightrope-in-managing-both-us-and-russian-defense-systems/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Sputnik / Igor Zare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