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在2014年9月12日出席東京舉辦的「國際女性會議」(WorldAssembly for Women)。相片:AFP / Tomohiro Ohsumi
安倍晉三在2014年9月12日出席東京舉辦的「國際女性會議」(WorldAssembly for Women)。相片:AFP / Tomohiro Ohsumi

如果男性從這場#MeToo風暴中能學到任何東西的話,那就是成為更好的傾聽者。這對於那些由男權主義者主導的全球最大經濟體尤為重要。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為例,他曾在近6年內承諾讓日本成為「一個婦女可以發光的社會」。然而,他上周二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有19位男性,僅有1位女性。相比之下,前一屆內閣則有2位女性。

如果安倍認真聆聽婦女的話,他應該能理解到日本迫切需要女性發揮作用。

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松井凱蒂( Kathy Matsui),一度讓安倍深信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是日本經濟復甦的關鍵。臉書(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挺身而進》(Lean In)一書中也在到訪東京時談及此事。

前任總務大臣野田聖子(Seiko Noda)被作為女性開拓者的典範來激勵日本女性大眾。然而,野田聖子卻並未進入安倍的新內閣。

過去6年中,安倍經濟學的性別平等比例卻每況愈下。沒有任何一家日經平均指數成分股企業是由日本女性擔任最高領導人。73%的日本企業仍然未有任何女性經理。 僅3.7%的上市公司中有女性擔任管理層。

傳統智慧認為安倍的女性經濟學計劃宣告失敗。這是錯誤的想法。實際上這個計劃仍未脫離宣傳階段。這也解釋了日本經濟未來數月將會陷入停滯。

謹記,安倍的團隊大幅削減了最初計劃在2020年將女性經理人的比例提升至30%的目標。對於私人企業的目標減半,而政府部門的比例則減至7%。2015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法律對於不向女性賦權並無任何懲罰措施。

男權主義的勢力仍然十分強大。控制日本的白髮男性一族缺乏來自底層的壓力,因此並無誘因來推動領導層的多元化。現時,日本國會中僅得9.8%為女性,日本女性在政治權利方面甚至落後於沙特阿拉伯。

在安倍任內,東京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性別平等指數(gender equality index)的排名持續下降,由2012年101位跌至史上最低的114位。

安倍團隊所採用,並宣稱為「成功」的指標則是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femal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的確,日本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由2012年的46%升至目前約50%,主要受勞動人口萎縮和人口老化推動。

問題是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非正規」工作也由女性擔任。這些工作相比正規工作的薪酬較低,福利較差,幾乎沒有工作保障。

事實上,隨著更多女性加入就業大軍,她們不僅沒有推動經濟,反而拉底了全國的工資水平。

撰文: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in-abes-japan-men-still-wear-the-pants-in-the-cabinet/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Tomohiro Ohs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