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羅興亞難民在參加一個紀念軍事鎮壓一周年的儀式時禱告,當時的軍事鎮壓促使在尤奇亞庫圖帕龍難民營的大量難民從緬甸逃往孟加拉。相片:AFP / Dibyangshu Sarkar
2018年8月25日,羅興亞難民在參加一個紀念軍事鎮壓一周年的儀式時禱告,當時的軍事鎮壓促使在尤奇亞庫圖帕龍難民營的大量難民從緬甸逃往孟加拉。相片:AFP / Dibyangshu Sarkar

本月25日,沿著孟加拉東南部的「庫圖帕龍難民營」(Kutupalong)外的一條泥濘的道路,數百名年輕的羅興亞穆斯林(Rohingya Muslim)男子和男孩們冒著小雨一邊向前行進,一邊喊著口號:」我們是羅興亞人。我們渴望我們的國家。」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大多數男孩戴著用舊衣服做成的紅頭巾,隊伍最後的兩位少年則舉著寫上「羅興亞大屠殺紀念日」(“Rohingya Genocide Remembrance Day”)的標語。

30歲的Noor Allah坐在附近的差檔門口的涼棚下,注視著這些遊行的年輕人。去年8月30日晚,他的村莊被緬甸軍隊包圍,當時他左臀部被子彈打中,至今傷勢仍未痊癒。

他回憶道:「當晚30個村民被殺,我失去了兩位叔叔。」

Noor說他當時用血塗抹在自己臉上,假裝死亡,逃過了檢查屍體的士兵才得以倖存。在士兵離開後,他與哥哥一起逃到了叢林中,再也沒有回頭看他的家。

在森林的10天裏,他自行療傷並一直在尋找孟加拉的邊境,但缺乏食物及清潔食水。與其他超過70萬名於去年8月逃離這場屠殺的難民一樣,他開始接受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難民營中的新生活。

他指向沿著泥濘的馬路遊行的年輕男人和男孩們。

他說:「我聽說緬甸人正在慶祝(羅興亞事件)一周年。他們說羅興亞人不應該被允許回歸。我們在這裡遊行就是為了告訴他們我們牢記我們的家園。」

一位14歲的男孩與他們的朋友們遊行時說:「我們要求正義。」與其他很多示威者一樣,他戴著紅色頭巾,身穿紅色上衣,上面有手寫的文字:「8月25日,羅興亞大屠殺紀念日。」「我們會走去緬甸邊境,告訴他們我們的想法。我們會向全世界發出信息。」

國際社會開始對這些悲慘的號召作出更有力的回應。

本月27日,聯合國任命的事實蒐集小組發佈了一份報告,建議對包括緬甸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在內的緬甸軍方領導人進行調查並進行審判。他們涉及的罪行包括大屠殺、反人道主義以及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戰爭罪。

這份報告進行了歷時一年多的採訪和調查,緬甸政府及軍方一直否認安全部隊在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行動中犯下的罪行。

上述報告指事件「顯出違反及侵犯人權的模式」及「毫無疑問是國際法下最嚴重的罪行」。該報告指責軍方「任意殺戮、強姦婦女、攻擊兒童甚至燒毀整個村莊。」

緬甸與孟加拉政府仍在繼續舉行雙邊會談,討論關於遣返難民的事宜。官員抱怨由於官僚主義導致這個過程被拖延。然而,對於大多數羅興亞人而言,這個進程背後有更深層的問題。

一位社區領導人表示:「緬甸政府依然把我們叫做孟加拉人(Bengali)。如果他們允許我們以羅興亞人的身份,擁有各項權利及公民身份,我們可以回去。不然的話,我們拒絕回去。」

撰文:評論員Daniel Combs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myanmars-genocide-comes-into-closer-view/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Dibyangshu Sar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