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北韓領袖金正恩和南韓總統文在寅的專車駛過平壤。相片:AFP
2018年9月18日,北韓領袖金正恩和南韓總統文在寅的專車駛過平壤。相片:AFP

隨著南韓總統文在寅抵達平壤機場,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擁抱迎接他,以示友好。金正恩的妻子李雪主、步操士兵和歡呼的民眾也在場迎接文在寅,文在寅的妻子和南韓代表團周二早上飛往北韓首都平壤,與金正恩進行為期三日兩夜的峰會。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文在寅希望會議能夠紓緩兩韓緊張局勢,打破美國與金正恩之間無核化談判的僵局。

預計討論還將可能延伸到發表宣言,以結束韓戰 – 韓戰始於1950年北韓的入侵,並在1953年以停戰協議結束。但此宣言不會是實際上能取代停戰協議的和平條約:因為美國和中國都是停戰簽署國,所以若果要宣布結束交戰狀態就要先得到中美的首肯。

雖然北韓一直強烈要求在官方聲明中發表這樣的宣言,而南韓對此也抱積極態度,但由於華府因北韓無核化方面缺乏進展而感到沮喪,對此議題的態度一直忽冷忽熱。

文在寅本周一表示,他這次與金正恩的會面是他們的第三次會議,續在非軍事區的板門店休戰村舉行的兩次會議,這也是史上第五次兩韓首腦會議 – 這次有兩個目標。

韓聯社(Yonhap news agency)報導指,文在寅在周一的內閣會議上說:「首先是消除南北軍事對抗造成武裝衝突的緊張關係和可能性,並減少對戰爭的恐懼。第二是促進旨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美朝談判。」

文在寅政府一再強調,文在寅可以扮演平壤和華盛頓之間可信賴的中間人角色。

然而,有關兩韓之間「結束韓戰」宣言的有效性問題可能會在峰會上產生。首先:韓戰中的關鍵國家 – 兩韓、中國和美國 – 實際上都沒有宣戰。其次:結束戰爭宣言將只會提供有限的可執行性。

即使金正恩與文在寅談論緩和緊張局勢問題和結束韓戰宣言,文在寅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是他不是平壤的優先考慮的對手。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北韓觀察員格雷厄姆(Euan Graham)

說:「劇本上演的仍然是金正恩想要的事 – 就是與美國達成某種戰略關係;而這正是北韓的最終目標。南韓所沮喪的就是該國只是踏腳石,而非最終目的地。」

美國軍事領域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的高級政治學家施道安(Andrew Scobell)上周在首爾安全對話中發表講話,談到「無核化挑戰的嚴重性」,以及雙方的分歧。施道安說:「無核化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美國和北韓對這個過程應該包含甚麼以及結果會是如何有不同的看法。」

北韓無核化意味著甚麼?聲明、檢查、核查和拆除,文在寅的總統顧問文正仁補充道:「北韓有很多義務,美國亦然。」在這種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文正仁表示,他希望金正恩採取「大膽舉措」,而且也看到希望的曙光。

撰文:評論員Andrew Salmon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moon-lands-in-pyongyang-for-high-stakes-summit-with-kim/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