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前坦米爾納德邦首席部長賈雅拉莉妲的在她接受治療時祈禱。相片:AFP / Arun Sankar
資料圖片:前坦米爾納德邦首席部長賈雅拉莉妲的在她接受治療時祈禱。相片:AFP / Arun Sankar

印度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兩位前首長,拉馬錢德蘭(MG Ramachandran)及卡魯納尼迪(M Karunanidhi)曾是政敵。在其後數年,卡魯納尼迪和賈雅拉莉妲(J Jayalalithaa)兩人亦是水火不容。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雖然這三人均已過世,長眠於金奈市(Chennai City),但他們曾領導的政黨卻仍在延續這種政治敵對狀態。

坦米爾納德邦是印度南部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政治重鎮。數十年前,該邦將印度國民大會黨(Congress Party)趕下台,而且印度人民黨(BJP)在當地也無影響力。這使當地兩大黨派,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AIADMK)及達羅毗荼進步聯盟(DMK)爭奪主導權。任何獲勝一方的領導人可以與北方當權者接觸。

近期糾紛圍繞印度的國寶勳章(Bharat Ratna)是由印度政府頒發的平民最高榮譽。在2016年12月賈雅拉莉妲去世後不久,AIADMK便要求向她頒發國寶勳章。此外,該黨更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賈雅拉莉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以及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award)來表彰她的貢獻。

AIADMK甚至希望將賈雅拉莉妲的生日2月24日設為全國農民日(National Farmers’ Day)。為了紀念前印度總理辛格(Charan Singh),他的生日12月23日被定為Kisan Divas。

DMK則要求向其領袖卡魯納尼迪頒發國寶勳章,卡魯納尼迪於今年8月7日去世。AIADMK 隨即向聯邦政府重申了他們此前的要求,暗示對方不應插隊。

AIADMK執行委員會近期表示賈雅拉莉妲曾在1965年印巴戰爭(Indo-Pak war)期間,將自己的黃金首飾交給當時的總理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此舉體現了當時年僅17歲的她充滿愛國主義精神。

更重要的是,AIADMK在死後追頒國寶勳章的候選人名單上加了另外兩個名字,達羅毗荼(Dravidia)先驅貝利亞爾( EV Ramaswamy ‘Periyar’)以及坦米爾納德邦前首長安納杜萊(CN Annadurai)。

在DMK看來,此舉措是對方故意要佔上風,該黨堅持卡魯納尼迪被埋葬在安納杜萊的隔壁。

因此,國寶勳章成為了坦米爾納德邦政治鬥爭的重心所在。拉馬錢德蘭在1987年12月去世後一年內被授予了國寶勳章。這被認為是當時的甘地(Rajiv Gandhi)政府企圖在1989年選舉之前討好選民的舉措。

兩位來自坦米爾納德邦的候選人同一年被頒發國寶勳章的機會渺茫。而且,一旦兩人中的其中一位先被授予該勳章,勢必會引發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

撰文:評論員TS Sudhir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indian-parties-battle-over-posthumous-political-awards/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Arun Sank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