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較早時候,台灣主動切斷了與薩爾瓦多的外交關係。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稱,斷交理由是中美洲國家要求索取「天文數字」的經濟援助。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在通常情況下,台灣被描繪成中國對其外交盟邦掠奪式施壓的受害者。目前,台灣的外交盟邦已減少到17個。但自從民進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的蔡英文總統當選後,台灣採取了更大膽和節儉的方法來增加隔離。
台灣拒絕以金錢競逐外交承認。
在巴拿馬與台灣結束外交關係後,蔡英文發表正式聲明:「我們雖然失去了一個盟邦,但我們拒絕以金錢競逐外交的態度不會改變。」
對於薩爾瓦多,台灣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薩爾瓦多是繼蔡英文上台後台灣第5個斷交的國家。之前4個為布基納法索、多米尼加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巴拿馬。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一個報告指,中國一直在「逐一取消台灣的盟友」,除非蔡英文像她的前任一樣接受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中國將九二共識視為對「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的肯定,並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蔡英文及民進黨則拒絕承認這一點。
也許有人認為,鑒於中國對蔡英文政府表示的敵意,台灣已經在中國的焦土外交政策下屈服。但台灣有些人認為,如有必要,台灣可以承擔失去所有外交盟友的損失,這或許對它反而有益。
正如台灣地區前行政機構負責人游錫堃出席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職典禮所反映的那樣,失去與中國交好的小型外交盟友等於增加國內預算。
從這個角度來看,隨著中國的全球購買影響力受到質疑,台灣選擇徹底擺脫競爭。其風險是外交孤立,但運作如常。
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成員。它同時也繼續與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大國結交,亦即李登輝所稱的「務實外交」。
撰文:評論員Chris Taylor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taiwan-walks-away-from-chinas-dollar-diplomacy/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Sam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