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東南亞婦女被控在去年2月謀殺北韓領導人疏離的同父異母兄長金正男,日前被馬來西亞高等法院下令對起訴提出抗辯,被告人有望因證據不足而被無罪釋放。亞洲時報(ATimes.com)報導
法官阿兹米阿里芬(Azmi Ariffin)裁定,26歲印尼籍女子艾沙(Siti Aisyah)和29歲越南籍女子段氏香(Doan Thi Huong)的表面證據成立,兩人在去年10月開庭審判時皆不認罪。她們是唯一因毒殺而被捕的疑犯,一經定罪,將面臨強制性的死刑判決。
國家檢察官根據34名證人的供詞在今年6月結案陳詞,認為這兩名受過良好訓練的刺客清楚知道她們在做甚麼。兩名女子的辯護團隊強調她們只是代罪羔羊,將責任歸咎於4名提供致命VX神經毒劑的北韓逃犯。
檢察官聲稱段氏香在事件發生後的行為 – 閉路電視顯示她把雙手高舉遠離身體然後衝向洗手間 – 表明她實際上知道當時是在處理危險物質。法官阿兹米阿里芬說,段氏香的行為「非常奇怪」,並確定這兩名婦女的行為並不構成「惡作劇」。
平壤最終與前總統納吉布(Najib Razak)政府達成協議,該政府將金正男的遺體運回國。另外兩名涉嫌參與暗殺的北韓人也被允許回國。由於納吉布限制了馬來西亞與北韓的商業關係,因此在其剩餘任期時雙方關係仍然緊張。
在納吉布的監察下,馬來西亞驅逐了北韓的工人,亦據聯合國制裁平壤的決議,加上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經濟上對這個孤立的東北亞國家施壓的努力,已停止從該國進口。
新當選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ad)此後表示希望與北韓的關係正常化,並告訴記者,他希望在今年6月12日舉行「特金會」後不久,重新建立外交關係並恢復免簽證旅行安排。
金正男被殺事件的審判在主腦缺席的情況下仍在繼續進行中,不太可能有任何直接證據提供,從而增加了一個可能性:在這件奇怪的事件中沒有人會被定罪。這看來衍生出來的的是問題多於答案。
美國有情報報導指,金正男去世時年僅45歲,自21世紀初以來他一直在澳門工作,並與中國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一直非常低調,但眾所周知,在日本記者五味洋治(Yoji Gomi)與其互通多封郵件而寫成的一本書中,他曾公開批評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金正恩。
據報導指,金正男在前往馬來西亞西海岸旅遊目的地蘭浮羅交怡島(Langkawi)的途中遇到一名美國公民,那可能是一名情報人員。據信金正男身上有大量現金。彭博社報導指,他的袋子中發現了四捆100美元的鈔票。
馬來西亞對金正男背包中發現的一部手提電腦的取證分析顯示,在他與該名美籍男子在蘭卡威會面期間,一個移動硬盤USB曾經連接到電腦上,這促使人們猜測金正男已將北韓領導層的敏感數據出售給美國情報機構,此舉可能影響了他的命運。
撰文:評論員Nile Bowie
原文:http://www.atimes.com/article/kim-jong-nam-murder-suspects-one-step-closer-to-death/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AFP / Mohd Ras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