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在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节活动上展示如何在扩增实境中进行购物。相片:Reuters/Bobby Yip
服务员在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节活动上展示如何在扩增实境中进行购物。相片:Reuters/Bobby Yip

总部位于美国三藩市的本地化服务供应商Translate Now指出,国际企业进军中国时应采取本地化策略,例如开拓电贸平台,将更容易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客户接轨。

Translate Now始创人兼首席执行官Matt Arney接受亚洲时报(ATimes.com)访问时表示,在中国市场,95%的互联网用户都会花大量时间于微信、微博和阿里巴巴的电贸平台,而不会直接到访企业网站。因此,企业应在这些平台上设立窗口,而不是投放大量资源去打造本地化网站。

Matt-Arney_-Credit-Translate-Now-580×594
Translate Now始創人兼首席執行官Matt Arney

Arney续指,Translate Now早前也有参与赞助在美国底特律举行、以「连接世界」(Gateway’ 17)为主题的「美国中小企业论坛」,并邀请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介绍如何在中国直销美国产品,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TMall Global)开设企业帐号。例如美国西北樱桃协会(Northwest Cherry Growers)去年曾经以50架波音777飞机付运产品到中国;而去年阿里巴巴在双十一节的180亿美元销售量中,也包括美国零售商好市多(Costco)、运动品牌耐克(Nike)和安德玛(Under Armor),以及1.4万多个国际品牌。

Arney在创立专门为客户提供本地化和文档内容翻译服务的Translate Now前,曾是日本软件分销商act2.com的联合创始人,其后在北京参与创立本地化服务供应商CSOFT。

撰文:亚洲时报特约编辑Doug Tsuruoka
原文:http://ati.ms/PhSqcE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YouTube video